我们都知道,在我国,离婚只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但不管是通过协商离婚还是法庭判决离婚,都会有子女抚养(离婚时有子女)、财产分割等纠纷,那么,夫妻离婚时签订的离婚协议需要公证吗?
法律上没有要求离婚协议必须要做公证的条文规定,根据夫妻双方的意愿,可以在签订离婚协议后做个公证,也可以不做。
夫妻离婚时,财产分割协议约定双方关于财产分割的方式,根据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所订立的协议书只要约定清楚双方的经济责任,分割管理方式及比例,又无任何违法条件的应当受到国家法律环境保护,也就是说只要签订的协议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范无需公证也有法律效力。
然而,经过公证的财产分割协议也是保证了协议的真实性,生活中,很多夫妻在签订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会有影响整个协议有效性的规定。 可以通过公证增强其法律效力;其次,公证协议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履行协议。
如果要进行离婚协议的公证,双方需携带身份证件、结婚证、协议书等文件到当地公证处进行公证。只要证明文件正确无误,协议内容不违法的,由公证机构公证人听证后处理。
2、离婚财产协议有哪些效力?
(一)一份合法有效的离婚协议生效后将受到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约束,离婚后一旦一方不履行协议约定,另一方可以到法院起诉,
(2)本合同开始实际履行。 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也体现在两个方面:双方的协议依法得到确认;双方应充分履行协议的内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财产分割的协议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这不同于离婚诉讼中形成的和解协议,尽管和解协议的内容也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如果你对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感到不满意,你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离婚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三思而后行。
离婚财产协议可以公证,双方签字的协议在离婚后就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离婚协议是否需要公证的解答,如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蜗牛家事离婚律师,我们会有专业律师为您解答。